或打开微信搜索编辑老师微信号添加:
作者:华国锋; 期刊:《新中医》 1977年1期
<正> 同志们! 我们的会议就要结束了。这次会议开得很好。陈永贵同志代表党中央作了很好的报告。许多同志在会上发了言。大家精神振奋,意气风发,充满胜利的信心。这次会议,是在七亿农民中深入揭发批判王张...
作者:邓敬参; 期刊:《新中医》 1977年1期
<正> 一、证状、病机甲状腺囊肿是外科的一种常见病,结于颈部甲状软骨下或偏侧,初起形如槟榔,渐大如樱桃,随吞咽而上下移动。更有甚者,其大如拳,坚实不移,有不舒适的感觉,领钮也不能...
作者:吴子腾; 期刊:《新中医》 1977年1期
<正> 麻疹并发肺炎是麻疹病中最多见的一种并发症,对患儿生命危害很大。我们在临床中运用中药配合针刺治疗,取效满意,现选择七例报导,供大家参考。...
作者:陈全新; 期刊:《新中医》 1977年1期
<正> 杨××,女,6岁,1975年12月15日初诊。代诉:上腹部突发性剧烈钻痛一小时许,疼痛为间歇性,静止时症状消失,先后呕吐数次,吐出食物残渣及蛔虫一条,经内服中成药藿香正气丸无效而来就诊。...
作者:王国泰; 期刊:《新中医》 1977年1期
<正> 我们自一九七三年以来,采用推拿手法治疗小儿腹泻132例,均收到良好效果,其中治愈和显效者119例,无效13例。现简介如下。...
作者:连建伟; 期刊:《新中医》 1977年1期
<正> 贫农王××,女,58岁。素患胃疾,纳食少,脘胀作痛。经某医诊治,投以半夏、厚朴、木香、延胡、乌药、吴萸、沉香?、谷芽、麦芽等药,不见效,病愈重。收治入院,仍为前医所治,总以上方出人,...
作者:张有义; 期刊:《新中医》 1977年1期
<正> 菊叶三七在民间治病甚广,近几年我们试治了几种常见病,效果良好,现介绍于后: 一、治疗扭伤三例典型病例:患者刘××,女,五岁,于1974年随父乘坐自行车,不慎右脚背被车轮扭伤,红肿痛疼,经贴“活血止痛膏”效果不显,后用鲜菊叶三七叶一把捣烂敷患处一夜,次日红退肿消而愈。二、治疗黄蜂刺伤...
作者:瞿书庆; 期刊:《新中医》 1977年1期
<正> 我用五珠散(出自田净意:《育婴集》)入鸡蛋内煨熟,治疗小儿脾虚疳积50多例,效果良好。此药不但疳积能除,而且强体有功。现作介绍,供参考。一、方药及制法:炒玉米六钱,炒扁豆六钱,建曲四线,炒麦芽三钱,炒砂仁三钱,炒莲肉四钱(去...
作者:罗新昌; 期刊:《新中医》 1977年1期
<正> 腋臭是因腋窝大汗腺的分泌物和局部细菌作用所致。多与遗传有关。虽然本病对健康没有影响,但臭味重时,往往影响旁人学习、工作,令人讨厌,着实有治疗之必要。笔者试用“碘椒酊”治疗腋臭,收到良好效果。...
作者:杨子元;陈裕林; 期刊:《新中医》 1977年1期
<正> 蛲虫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近五年来,我们采用牵牛子(黑、白丑)内服治疗蛲虫病41例,患者均在服药2~3次后而治愈,疗效满意。制法:先将黑、白丑各等分炒熟,研成粉末,然后用鸡蛋一个煎至将成块时,把药粉撒在蛋上面,卷...
作者:罗元恺; 期刊:《新中医》 1977年1期
<正> 胎动不安以致先兆小产的原因很多,安胎之法,必须辨证施治,方能奏效,固执一方一法,实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自金元以降,朱丹溪提出所谓“条芩白术乃安胎圣药”之说,对后世影响很大,至今仍有人...
作者: 期刊:《新中医》 1977年1期
<正> 病例介绍何××,男,10岁,住广东省英德县城镇公社裕光大队。于1973年9月16日因下肢疮疡溃烂流水,全身浮肿,反复发作而入院。患孩在10个月前开始发烧,双下肢出现细小疮疡并溃烂,全身浮肿,曾往广州××医院检查,确诊为肾炎。入院前两天发烧,头...
作者: 期刊:《新中医》 1977年1期
<正> 鼻咽癌是一种常见的肿瘤,发病率尤以华南地区为高,对劳动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危害很大。解放后,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革命医务人民纷纷学习和挖掘祖国医学遗产,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用多种方法对鼻咽癌进行治疗和研究,疗效不断提高。...
作者:李今庸; 期刊:《新中医》 1977年1期
<正> 《内经》成书较早,文字古奥,且多错简,虽经历代医家注释,但其中有不少内容读起来仍感不易晓悟,笔者多年来研讨,对其中某些内容稍有领会,现写出《内经》析疑三则,以就正于有志发掘祖国医学宝藏的同志们!...
作者:刘炯夫; 期刊:《新中医》 1977年1期
<正> 回忆一九五四年冬,在本县箬溪行医。东山大队一位贫农女社员李××,年26岁,素来多病,体质虚弱,怀孕早产,分娩两天,头昏腰胀,阴道流血,血色墨黑,量多不止,曾延...
作者:萧东明; 期刊:《新中医》 1977年1期
<正> “温润辛金法”见清代?丰所著《时病论》卷之七干咳门中。所谓“辛金”,即肺脏之称,“温润辛金法”亦即温肺润燥止咳法。“肺属辛金,金性刚燥,所以恶寒冷而喜温润...
作者:黄汉威; 期刊:《新中医》 1977年1期
<正> 例一: 病者女性,62岁,因患习惯性便秘使用过不少药物,但服后总感到剧烈的腹痛和腹泻,便后十分疲倦。外形:呈虚弱体质,背曲,言多而语声低微,肤色浅黑不润滑,苔厚白,爪甲无血色,面色不华。...
作者:陈武; 期刊:《新中医》 1977年1期
<正> 溃疡病是一种常见多发病。笔者于1969年起用复方蓍草散治疗溃疡病283例,收到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 期刊:《新中医》 1977年1期
<正>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机制至今不甚清楚,也未见特殊治疗。我科近年来收集民间土方黄鼠狼粉治疗6例,收到较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 期刊:《新中医》 1977年1期
<正> 全国人民在深入揭批“四人帮”的战斗中,满怀胜利的豪情,喜气洋洋地迎来了新的一年。一九七六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是我们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胜利的一年。这一年,我们失去了伟大的领袖和导帅毛泽东主席,失去了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朱德委员长。我们遭受了地震等...
作者:廖孔禹; 期刊:《新中医》 1977年1期
<正> 现代医学对病毒性肝炎的认识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肝炎)是由病毒所引起,以肝脏受损害为主的急性传染病。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炎称为甲型肝炎(又称A型肝炎或传染性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
作者:周子容; 期刊:《新中医》 1977年1期
<正> 病例一。赵×,女,43岁,干部,广东省农林学院。1975年2月15日初诊。据述数年来反复低热,头晕,恶寒,怠倦,自汗,颜面浮肿,不思饮食,大便稀烂,日二至四次不等,经某医院诊为慢性结肠炎,慢性肾盂肾炎。就诊时感...
作者:王渭川; 期刊:《新中医》 1977年1期
<正> 肝风胁痛曾××,女,40岁。证状:左胁下时时作痛,饮食入胃,自觉有气常注于左,不行于右。口干舌燥,头昏畏风。脉左关鼓指,舌质深红,苔光绛。辨证:肾阴不足,肝郁火旺,火旺生风,偶感外邪,内风与外风相搏成病。...
作者:管铭生; 期刊:《新中医》 1977年1期
<正> 患者杨××、男、成年、工人、住院号:(13084)、西医诊断:肝昏迷〈按病危〉。于1973年1月3日上午邀中医会诊。查主要临床症状:高热、神志昏迷、全身发黄如橘子色、以两眼巩膜黄染为甚、瞳孔放...
作者:唐绍周; 期刊:《新中医》 1977年1期
<正> 五更泻为慢性泄泻的常见病之一,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慢性肠炎、过敏性结肠炎以及肠结核等。现将1975年10月~1976年1月治疗20例,报导如下:...
作者:许传勤; 期刊:《新中医》 1977年1期
<正> 沈××,女,三十岁,宿县城西人民公社社员。一九七○年一月二十三日来初诊。自诉:一九六○年春因怀孕眼红花水一碗打胎而引起阴道大出血昏迷,经医院救治脱险。自此后,鼻子,齿龈常出血,阴道也数次大量出血,皮肤常可见瘀斑和瘀点。一九六八...
作者:高汉森; 期刊:《新中医》 1977年1期
<正> 我于1967~1968年间跟随邓老师用中医药治疗十多例急性阑尾炎(其中一例合并弥慢性腹膜炎,一例合并局限性腹膜炎,三例合并阑尾周围脓肿之早期),均于短期内痊愈(短者三、...
作者:朱家雁; 期刊:《新中医》 1977年1期
<正> 在临床中,常遇到许多内伤发斑。西医检查多认为是血小板减少所致。叶执中医生根据中医辨证,详询病症,认为多由于郁怒伤肝,脾气衰弱,复因感冒失治,或其他诱因而成。...
作者: 期刊:《新中医》 1977年1期
<正> 鼻咽癌是我国特别是华南地区常见癌症之一。鼻咽癌的治疗方法,目前多以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包括免疫疗法和中草药)为主。根据中山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放射科报告:分段放射治疗在五年以上的,平均生存率为49.5%,
参考文献:
[1]用中草药治疗Ⅲ期宫颈癌获得疗效一例报告[J]. 郁文骏. 新中医. ...
作者: 期刊:《新中医》 1977年1期
<正> 我们几年来在使用中草药配合化疗治疗鼻咽癌的临床实践中,其中有放疗后12年复发、放疗后5年发现肋骨转移物各一例,经用中草药及加化疗有明显疗效,现作以下简要介绍:...
作者:吕再生; 期刊:《新中医》 1977年1期
<正> 我科从1963年5月起,以祖国医学“脾主肌肉”的理论指导,试用中医药治疗几种神经肌肉疾患,获得一定效果,特报导如下,供作参考。...
作者: 期刊:《新中医》 1977年1期
<正> 急性视神经乳头炎是以视力骤降甚至光感消失,眼球后有牵引样疼痛,视野呈向心性缩小、扇形缺损或暗点的改变。眼底检查:视神经乳头充血、水肿、境界不清,中心静脉怒张迂曲,静脉旁常有灰白色渗出物及浅表出血,...
作者:刘振声; 期刊:《新中医》 1977年1期
<正> 案一:张××,男,4岁,1962年11月24日发病。泄泻二日,初起小便清利,量亦多,后于16日上午突然前阴流出白粉,色如刷牙粉。自此尿量渐少,以至全无,但泄泻仍不止。家属以病之奇,延我诊治,因临床以来从未见过,思之良久,不得其解。诊其脉沉微无力,舌苔谈白,虽泄泻二...
作者: 期刊:《新中医》 1977年1期
<正> 儿科试写稿麻疹亦出疹症、疹、(疒昔)、痧、?子、痧子、疹子、正麻、正疹、痧疹、麸疮、糠疹、桴疮等。古称儿科四大症之一。是一种由麻毒引起的发疹性传染病。多见于婴幼儿,以体表皮疹状如麻粒而得名。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