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打开微信搜索编辑老师微信号添加:
作者:杜琼书; 期刊:《新中医》 1977年2期
<正> 敬爱的周总理已逝世一周年了。我怀着无限的悲痛,缅怀周总理光辉战斗的一生,缅怀周总理为党、为人民立下的丰功伟绩;回忆起...
作者:申倬彬; 期刊:《新中医》 1977年2期
<正> 近年来笔者采用足少阳胆经合穴阳陵泉配手少阳三焦经支沟穴,治疗胁痛患者40例,效果满意,现将治疗方法简介如下:...
作者:陈美秀; 期刊:《新中医》 1977年2期
<正> 急性扁桃体炎是五官科常见多发病之一,祖国医学称为“乳蛾”。一九七五年以来,我们采用灯芯革火灸治疗本病,经治316例均获得较显著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江赤; 期刊:《新中医》 1977年2期
<正> 良性前列腺增生是老年人的一种较常见的疾病。我科在1972年从应用电针治疗甲状腺肿大的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启发,把电针应用于良...
作者:陆瀛文; 期刊:《新中医》 1977年2期
<正> 本院针灸门诊用艾炷灸治疗尾骨端疼痛20例,获得满意疗效。兹将病因、症状、灸治经过作一初步小结。...
作者:曾荃; 期刊:《新中医》 1977年2期
<正> 近年来,笔者用祖传方“保赤丸”,治疗中医辨证属脾虚肝旺引起的顽固性呕泻,经中西医多方医治无效者二十余例,疗效确实可靠,现简介于后:...
作者:王金铭; 期刊:《新中医》 1977年2期
<正> 患者李××,女,53岁,系本队第三生产队社员。患者有高血压病史。一九七五年五月面部及全身浮肿,遂到县医院诊治。尿液检查:蛋白?,白血球少许,诊断为肾炎。嘱患者注射青霉素,口服维生素类,双氢克尿塞和激素类药物,治疗20余天,浮肿消失。...
作者:林中鹏;高英奇;杜希良; 期刊:《新中医》 1977年2期
<正> 经络磁场疗法(简称“磁疗”)就是以经络学说为依据,用磁场代替针刺,作用于患者体表某些特定的经络穴位(或“以痛为俞”)...
作者:罗善德; 期刊:《新中医》 1977年2期
<正> 夜间入睡后不自觉的出汗称为“盗汗”。我们采用金樱子根同瘦肉炖服治疗多例盗汗症,收到了较显著的效果。...
作者:周岱翰; 期刊:《新中医》 1977年2期
<正> 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我国是有数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早在殷圩甲骨文上就有“瘤”的病名记载.汉代《灵枢·刺节真邪第七十五》认为肿瘤的病因是“邪气居其间”,...
作者:郝朴; 期刊:《新中医》 1977年2期
<正> 肺脓肿为肺组织化脓性炎症之一,临床比较多见。其发病率据国内文献约占内科住院病人的0.8%,也有报告为1.9%,近年则有报告为2.1%。抗菌素问世前,该病治愈率低于20%;抗菌素问世以来,
参考文献:
[1]肺脓肿34例初步观察[J]. 周荣兴. 中医杂志. 1965(09)...
作者:李庭玉; 期刊:《新中医》 1977年2期
<正> “气化”原理《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这朴素地说明了阴阳二气是万物生长变化的根本,也是中医治病的理论基...
作者:林树芳; 期刊:《新中医》 1977年2期
<正> 低热一证,在临床上虽属常见,常常因病因不明,治疗上存在一定困难。我曾遇到低热达八年之久一例,较为少见,现介绍于下。...
作者:陈少义; 期刊:《新中医》 1977年2期
<正> 麻黄汤是《伤寒论》治疗太阳伤寒的主方,是发汗峻剂。主治:寒邪在表,闭其腠理,身痛拘急,恶寒无汗。只要审证精当,确有良效。...
作者:麦冠民; 期刊:《新中医》 1977年2期
<正> 问诊是四诊之一,历代医家极为重视。《内经》曰:“诊病不问其始,……卒持寸口,何病能中。”《难经》曰:“问而知之谓...
作者:夏云龙; 期刊:《新中医》 1977年2期
<正> 王××,男,72岁,某机械厂职工家属。自述1974年5月因患背痈,在该厂卫生所注射青、链霉素,外敷四环素药膏,治疗十余天无效,红肿高大益盛,转该地区医院外科治疗,治如前法,经治近一个...
作者: 期刊:《新中医》 1977年2期
<正> 颈淋巴结结核,好发于儿童和青年,大多病程较长,往往经久难愈。我们试用“海甘消瘰汤”治愈了九例颈淋巴结结核患者,最近随...
作者: 期刊:《新中医》 1977年2期
<正> 肝硬化是肝脏的慢性进行性疾患。其致病因素甚为复杂,简言之,是水衰、气结、血瘀或虫蚀等。其中尤以气结血瘀为多(揭阳地...
作者: 期刊:《新中医》 1977年2期
<正> 敬爱的华主席,在湖南工作了二十多年,我们医院广大医务人员对华主席十分崇敬和熟悉。在举国欢腾,热烈庆祝华国锋同志任中国...
作者:张子惠; 期刊:《新中医》 1977年2期
<正> 手足癣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皮肤病。祖国医学称生于手部的为“鹅掌风”;生于足部的为“脚气”、“脚湿气”,侵犯指(趾)甲的,叫“灰指(趾)...
作者:赵锡武; 期刊:《新中医》 1977年2期
<正> 肾炎病类型颇多,表现不一。急性者失治或误治往往迁延成慢性肾炎。而慢性者有的预后不良。...
作者: 期刊:《新中医》 1977年2期
<正> 我们学习了兄弟单位用鸭跖草治疗眼科常见病麦粒肿的经验,在临床上治疗50余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孙祝岳; 期刊:《新中医》 1977年2期
<正> 留章杰老中医,早年兼操针灸,对痹证治疗特多,所用方药有一定规律,运用灵活,疗效甚佳。我在随师临床学习中,观察留老对各...
作者:李保朝; 期刊:《新中医》 1977年2期
<正> 过去治疗痰厥多用导痰汤颇效,但药味较多。笔者用美矾汤治疗痰厥,较为简便,疗效也佳。...
作者:王渭川; 期刊:《新中医》 1977年2期
<正> 管××,女,30岁。证状:孕近十月,忽发足甲剧痛,同时两目流血,头痛。医以外感施治,头痛更甚,目...
作者:沈仲圭; 期刊:《新中医》 1977年2期
<正> 沈某,男、年二十四岁,患十二指肠溃疡。胃脘疼痛,食少泛酸,大便不顺,因循未治。1961年证情加重,服药少效。余思胃及十二指...
作者:单健民; 期刊:《新中医》 1977年2期
<正> 郭×,女,3岁。患儿高热(39~40℃)持续7日不退入院。经多种抗菌素大量使用以控制感染,曾交...
作者:陈义范; 期刊:《新中医》 1977年2期
<正> 熊××,女,24岁,农村妇女,1967年3月17日初诊。患者婚后半年余受妊,妊后三月余,腹部增大,超过正常三月妊娠腹围,至四月腹大几...
作者:石冠卿; 期刊:《新中医》 1977年2期
<正> 例例,王××,女,59岁,本院职工。1964年左乳房发现一肿块大如枣核,触之微痛,曾服中药数十剂无效。一年后核块逐渐...
作者:余奕群; 期刊:《新中医》 1977年2期
<正> 梁××,女,27岁,服装厂工人。几年来,月经推前,三月前经来量多,色紫,常十余天方止,或止而复漏下,淋沥不止,某医曾用五...
作者: 期刊:《新中医》 1977年2期
<正> 慢性低热,是广大工人特别是纺织工人中较多发生的疾病。一九七五年夏季,我们到广州绢麻纺织厂几个车间进行调查,发现每年四...
作者:陈东; 期刊:《新中医》 1977年2期
<正> 泄泻是常见病,尤其是两周岁以下儿童较多。夏秋季发病率较多。主要症状是腹泻日十余次,大便为黄褐色水样,杂有不消化食物或...
作者:彭胜权; 期刊:《新中医》 1977年2期
<正> 呃逆是因胃气上逆,出口作声,呃声连连,声短而频不能自制的一种病证。若排除其他疾病的原因,则大多数是偶然发生,时间短...
作者:张宝兴; 期刊:《新中医》 1977年2期
<正> 妊娠咳嗽遗尿,是妇女怀孕后以咳嗽则遗尿为主证的疾病。该病医书记载甚少,但临床较常见。...
作者:赵汝洪; 期刊:《新中医》 1977年2期
某些癌在缺少其他常规疗法情况下,偶尔使用针刺获得缓解。现已知许多癌涉及到免疫学或细胞生物电功能的问题。由于最近致力于针刺的研究,同样发现针刺(或神经刺激)与免疫学及生物电性有密切联系。因此,可能很快就可发现,针刺在治疗某些癌占有一定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