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打开微信搜索编辑老师微信号添加:
作者:何羿婷; 期刊:《新中医》 1999年5期
痛风以肝肾亏虚,脾失健运为本,风寒湿热、痰浊、瘀血闭阻经脉为标,本虚标实。因此在其慢性期治本即补虚为其根本治法,所以采用补法为先,以调补肝肾,健运脾胃;痛风日久,水湿不化,蕴积化热,煎熬津液致石淋,故在其慢性期,还应补中不忘消,常需配合祛瘀涤痰、消石通淋等消的方法;痛风以痛为主,经脉气血闭阻不通为其标,慢性期在采用缓则治其本的原则上,兼顾...
作者:张俊荣;李育浩;吴清和;龙成;韩坚; 期刊:《新中医》 1999年5期
用水提醇沉法对海芋分部提取,并观察不同提取部位对大鼠酵母性发热的抑制作用及对大鼠下丘脑中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海芋对大鼠酵母性发热抑制的有效部位主要在醇溶部分;大鼠酵母性发热的体温上升与下丘脑中PGE2含量上升呈中度正相关(r=07254,P<0001);海芋解热作用机理与其对下丘脑中PGE2升高的抑制有关。<...
作者:徐伯平;胡丕丽;张蓓;陈徐贤;黄国贤;李连华;陈勇;黄芳;朱兰才; 期刊:《新中医》 1999年5期
为探讨养阴清热法对中医不同证型的鼻咽癌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对181例鼻咽癌进行放疗并配合中药治疗,观察放射剂量与原发病灶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该法对各型鼻咽癌放射敏感性的增强效果,高低依次为:肺热型、痰凝型、瘀血阻络型、血瘀痰凝型。肺热型与其他3型比较,P值均<001。痰凝型与血瘀痰凝型比较,P<001。认为养阴清热法对肺热型鼻咽癌的放疗...
作者:马丽;李雁; 期刊:《新中医》 1999年5期
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30例,并与单纯西医治疗30例进行对比观察,兹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文60例均为1993年5月~1997年1月我院急诊科留观病人,并经腰椎穿刺、或颅脑核磁共振检查、或颅脑CT检查确诊为...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中西医结合疗法;三黄汤/治疗应用;清热剂/治疗应用...
作者:曾涛; 期刊:《新中医》 1999年5期
自1995年以来,笔者应用牵正散合芍药甘草汤治疗非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0例,均有腰痛、下肢放射痛,经椎管造影或CT、MRI检查确诊,并经保守治疗效果欠佳者。其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18~52岁,......
作者:吴自勤;顾庆焕;李秀萍;李大庆;韩冰;孙剑; 期刊:《新中医》 1999年5期
扁平疣为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俗称“扁瘊”。本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年,好发于颜面和手背,影响美观。近年来笔者应用复方马齿苋冲剂治疗扁平疣113例,并与聚肌胞注射液治疗40例作对照,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53例均...
关键词:疣/中药疗法;复方马齿苋冲剂/治疗应用;清热剂/治疗应用;...
作者:李翠萍; 期刊:《新中医》 1999年5期
输卵管阻塞是不孕症的常见病因之一,我们用盆炎栓为主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资料来自本院不孕症门诊患者,年龄均在24~40岁之间,平均29±256岁;病程2~6年,平均26±15年。诊断标准:①曾有过妊娠而未避孕相隔2年未...
关键词:不育.女(雌)性/中西医结合疗法;输卵管疾病/中西医结合疗法;盆炎...
作者:李志梁; 期刊:《新中医》 1999年5期
男性不育症的病因较为复杂,既有先天禀赋不足,又有后天功能障碍和病理性改变。中医学对本病早有论述,并有效地指导着临床。西医对本病的诊治也日臻完善。然本文不以此为论,而试图从中医心理学的角度,谈以情胜情疗法在男性不育症中的临床应用。1以恐胜喜黄某,男,3......
作者:朱竞红; 期刊:《新中医》 1999年5期
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80例,并设对照组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28例,有效4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2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为治疗慢性乙肝有效方法之一。
关键词:肝炎.乙型/中西医结合疗法;抗病毒药(中药)/治疗应用;辨证论治;...
作者:杨柏雄; 期刊:《新中医》 1999年5期
笔者通过辨证分型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取得满意疗效,现小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共50例,均属女性,全部为门诊病例,年龄最小42岁,最大56例,病程半年~3年多。2辨证施治21阴虚型症见月经周期紊乱,经量或多或少,头痛头晕,耳鸣,烦躁易怒,五心烦热......
作者:江绍牛; 期刊:《新中医》 1999年5期
几年来,笔者采用中药煎剂保留灌肠法治疗慢性结肠炎,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92例中,男38例,女54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21岁;病程最长5年,最短3个月。全部病例均有典型的反复发作性腹痛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均有不同程度排脓......
作者:刘德福;王桂芹;战立江; 期刊:《新中医》 1999年5期
笔者运用经方辨治汗证,取得较好的疗效,现举验案如下。1气虚自汗郑某,女,31岁,1989年6月10日初诊。患者于1998年9月行人流术后,自觉周身倦怠,精神不佳,未予治疗。月余后诸苦不减,反增与配偶交合即周身大汗出,罢毕汗收,入寐盗汗又作。是夜若无房......
作者:陆远; 期刊:《新中医》 1999年5期
炙甘草汤出自汉·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原书该方药物剂量为“炙甘草汤方,甘草炙四两,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三两,阿胶二两,麦门冬去心半升,麻仁半升,生姜三两,大枣三十枚擘。”据现代对古方药物剂量的考证:东汉一两等于现代04455两〔1〕。将炙甘......
作者:杨俊龙;杨远文; 期刊:《新中医》 1999年5期
大承气汤出自《伤寒论》,由大黄、厚朴、枳实、芒硝组成。主治伤寒邪传阳明之腑,入里化热,与肠中燥屎相结而成里热实证。笔者据此方有峻下热结之功效,临证用治于肝昏迷、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等症,常获良效,现举验案如下。1肝昏迷童某,男,16岁,19......
作者:刘群英;刘左林; 期刊:《新中医》 1999年5期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由人参、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大枣、炙甘草组成。具有和解少阳之效。主治少阳病。笔者常以此方或加减治疗产后发热、脓耳、天行赤眼、胁痛等症,疗效颇佳,介绍如下。1产后发热张某,28岁,1997年2月16日诊。产后8天,时发热,自......
作者:刘代红; 期刊:《新中医》 1999年5期
口腔溃疡,是口腔粘膜长期或反复出现圆形或椭圆形溃疡,多伴有烧灼样疼痛。笔者采用我院自制金黄消炎散治疗口腔溃疡,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方药组成与治法金果榄、黄连各1g,人中白、枯矾、硼砂各15g,青黛25g,朱砂05g,冰片06g,共研极细末。......
作者:张小山; 期刊:《新中医》 1999年5期
心悸是临床上常见病症,《伤寒论》中对心悸的论述虽不多,且杂见于各篇,但其治疗方法及大部分方剂均沿用于临床。笔者将其归纳为5法,略述于后。1温复心阳法本法用于发汗过多,损伤心阳之心悸。临床上除心悸外,以出汗、手喜按于心窝部、气短、神疲为辨证要点。常用......
作者:郭荣振; 期刊:《新中医》 1999年5期
笔者自1993年5月~1996年10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脑梗塞35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内科住院患者,诊断皆符合1986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2次脑血管学术会议修订的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均经CT确诊。随机分为中西医......
作者:宋长城; 期刊:《新中医》 1999年5期
我国肿瘤工作者应用中医药防治化疗毒副反应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取得重大成就。本文试就近10年来有关这方面的最新成果综述如下。1化疗常见毒副反应及中医辨证分型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发生细胞毒作用的同时,人体增殖活跃的正常组织细胞如造血细胞、淋巴细胞、口腔及胃肠...
参考文献:
[1]白龙片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
作者:沈同生; 期刊:《新中医》 1999年5期
问诊是中医四诊之一,古今医者非常重视。《内经》有“问而知之为之工”之论,通过问诊了解掌握病情者,是一位高明的医生。一般疾病只有通过问诊才能全面地了解其发生、发展及诊治经过,从而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尤其是对病情复杂或诊断困难的病人,详细而深入的问诊尤......
作者:陈纪藩;沈晓燕;赵会芳;李颂华;李迎敏;廖世煌;黄仰模;奥西秀树;邱联群;关彤;方永奇;刘晓玲; 期刊:《新中医》 1999年5期
采用组织块培养的方法获得滑膜成纤维细胞;MTT法检测不同滑膜细胞培养上清液对滑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结果: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不同稀释度滑膜细胞培养上清液均可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反应,其最适稀释度为1∶40;TBL组的滑膜细胞培养上清液对成纤维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甲氨喋呤组滑膜细胞培养上清液对成纤维细胞增殖有轻度的促进作用;消炎痛...
作者:陈建平; 期刊:《新中医》 1999年5期
我院从1994年4月~1998年10月共收治胫腓骨干骨折190例,其中64例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4例,男48例,女16例;年龄16~72岁,平均356岁;均系伤后8小时内入院,患肢右侧43例,左侧21例;致伤...
关键词:骨折/中西医结合疗法;胫骨;腓骨;...
作者:王曙辉;杨明山; 期刊:《新中医》 1999年5期
应用温肾健脾益气活血法治疗重症肌无力52例,结果表明:治疗组近期有效率达100%,远期缓解稳定率为8654%,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滴度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此法长期治疗,疗效肯定持久且毒副作用少。
关键词:温补脾肾;活血;重症肌无力/中西医结合疗法;重症肌无力/免疫学;乙酰胆碱...
作者:熊际荣; 期刊:《新中医》 1999年5期
方药组成与制用法大黄、黄连、黄柏、黄芩、紫草、苍术、蒲黄、乳香各15g,土茯苓、蒲公英、夏枯草、白芷、地榆、白及各50g,煅炉甘石粉、煅石膏粉各150g,麻油或菜油1000g。将前14味中药切片,浸入油中1~7天。然后加热(180℃~200℃)15......
作者:黎成科; 期刊:《新中医》 1999年5期
确立“脑”在藏象与脏腑辨证中的地位,就是根据历代尤其是现代的中医诊疗实践,结合现代医学的有关知识对“脑”的生理、脑病的辨证加以充实和发挥,使脑自成一脏。其意义在于提高诊断辨证的准确性,使今后对脑系疾病的治疗用药更有针对性,并为开发中医治脑病新药提供新...
关键词:脑(中医);脏象学说;中医病因和病机;中医治法;...
作者:陈翠华;翁凤泉; 期刊:《新中医》 1999年5期
已故广东省名中医、外科杂病专家黄耀教授,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学识渊博,医术精湛,1988年黄教授曾在我院指导并治疗1例坐骨神经痛患者,疗效满意,虽属一鳞半爪,零锦片玉,亦觉珍贵,兹录如下,以飨同道。谭某,男,41岁,1987年12月3...
关键词:坐骨神经痛/中药疗法;黄耀;...
作者:邓铁涛; 期刊:《新中医》 1999年5期
中医和西医是两个不同的学术体系,从基础到临床,都大异其趣。许多人不理解这一点,往往以西医的观点为坐标,去衡量中医学,论说中医之短长。有些青年中医,因此而对中医失却信心!不知中医在几千年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医药学。中医与西医同......
作者:欧登暖;陈庆雁;郑葆强; 期刊:《新中医》 1999年5期
近4年来,我们应用化核膏外贴和逍遥丸内服治疗乳腺增生38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8例均为门诊病人,年龄24~45岁,平均356岁;病程半个月~12年,平均23年。均有不同程度的乳痛和数量不等、大小不一的肿块。对可疑有恶性......
作者:徐发彬; 期刊:《新中医》 1999年5期
崔学教,男,1944年11月生。海南省万宁县人。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外科教研室主任、第一临床医学院外科主任、中医外科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国中医学会男性病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广东省分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
作者:邓伟民;贺扬淑;冯永佳; 期刊:《新中医》 1999年5期
应用自拟补肾壮骨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45例,结果显效25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6%。认为本病肾虚为主因,治疗以补肾阳、滋肾阴,以达到强筋壮骨之功效。
关键词:骨质疏松.绝经后/中药疗法;补肾壮骨汤/治疗应用;补肾药/治疗应用;
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
...
作者:万夫;贾华魁; 期刊:《新中医》 1999年5期
笔者用中药薏苡仁联合西药潘生丁片治疗扁平疣,疗效甚好,兹介绍如下。方药组成与用法生薏苡仁60g,潘生丁片50mg。将生薏苡仁60g,加水适量,煮熟后,连汤带药(可加糖)顿服,每天1次。潘生丁片50mg,口服,每天3次。以上均为成人量,小儿酌减。10天......
作者:张淑娥;顾秀珍; 期刊:《新中医》 1999年5期
对23例皮下埋植避孕剂致月经紊乱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阴虚火旺型、肾虚肝郁型、脾肾气虚型,分别给予滋阴清热、补肾疏肝、健脾补肾治疗。结果:治愈13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13%。月经经间出血时间由平均29天减少到69天,疗程最短2个月,最长4个月,平均3个月。结论:中药治疗皮下埋植避孕剂致月经经间出血副反应疗效满意...
作者:黄梅; 期刊:《新中医》 1999年5期
近年来在治疗急性乳腺炎过程中,一些广谱抗生素的滥用,导致乳腺慢性炎症包块的发生日益增多。笔者运用健脾理气,化痰软坚方法治疗4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为女性,年龄23~33岁;发病时间均在产后,32例发病于产后2~4周,3例为...
关键词:乳腺炎/中药疗法;慢性病;...
作者:陆锐华;欧建锋;黄杰文;林一峰;陈振隆; 期刊:《新中医》 1999年5期
对51例(59个)跟骨骨折在手法整复、石膏托跖屈外固定的基础上,早期应用跟骨练功器治疗,观察近期与远期疗效。结果良好45个,较好11个,较差2个,不良1个。认为跟骨练功器对纠正跟距角及骨折复位有特殊效应,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疗效满意。
关键词:骨折/中医疗法;跟骨;跟骨练功治疗器;中医医疗器械;
参考文献:
作者:梁惠林;黄黎;容国钊; 期刊:《新中医》 1999年5期
对38例锁骨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工”字形夹板加肩“∞”绷带外固定方法治疗。结果:全部骨折解剖复位,外固定稳定,无发生骨折重新移位,患侧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认为“工”字形夹板加肩“∞”绷带固定使锁骨骨折在复位后得到良好的外固定,避免因固定不良而使骨折重新移位,提高骨折复位的稳定性,缩短骨折的愈合时间。
关键词:骨折/中医疗法;锁...
作者:李静铭; 期刊:《新中医》 1999年5期
笔者近几年应用针刺治疗术后麻痹性肠梗阻34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34例均为外科住院患者,男24例,女10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76岁,平均48岁。其中行胃大部分切除术后4例,脾切除术后2例,阑尾切除术后5例,肾切除术后2例,胆囊切除...
关键词:肠梗阻/针灸疗法;手术后并发症;...
作者:黄青林;张沁春; 期刊:《新中医》 1999年5期
笔者自1990年以来应用针灸配合推拿治疗臀上皮神经炎32例,临床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2例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55岁;病程最短半天,最长半年;急性扭伤12例,慢性劳损18例,原因不明2例,慢...
关键词:神经炎/中医疗法;臀;电针;水针;推拿;...
作者:黄忠毅; 期刊:《新中医》 1999年5期
笔者多年来运用按摩、导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36例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77岁;其中20~30岁9例,31~40岁15例,41~50岁8例,51岁以上4例。髓核突出情况:左侧18例,右...
关键词:椎间盘移位/中医疗法;按摩;导引;...
作者:董友金; 期刊:《新中医》 1999年5期
1一般资料30例患者,年龄最小18岁,最大42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3年。2治疗方法21针刺疗法取穴:主穴取中极、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配穴:寒湿凝滞者,腹部穴加温针灸;肝郁气滞者,加太冲穴;肝肾亏损者,加肝俞、肾俞。操作:穴位常规消毒,选...
关键词:痛经/针灸疗法;针药并用;...
作者:卢桂梅; 期刊:《新中医》 1999年5期
自1995年以来,笔者以祛痰熄风法治疗脑性眩晕患者12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20例,男48例,女72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38岁;病程最长5年,最短1天。对照组56例,年龄最大72岁,...
关键词:祛痰;熄风;眩晕/中药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