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打开微信搜索编辑老师微信号添加:
作者:肖承悰; 期刊:《新中医》 2001年10期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其病机以气虚血瘀夹痰为主,治疗上应注重调理全身气血,采用“补消结合”的治疗原则,分经期与非经期辨证用药,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补泻兼施;子宫肿瘤;...
作者:黄穗平; 期刊:《新中医》 2001年10期
从病名证候、病因病机、辨治特点等方面对中医古籍论述痞满证作一疏理,认为对痞满证的认识源于《内经》,辨证论治奠基于仲景,后世进一步充实、完善,对当今中医痞满证治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指出中医古籍对痞满辨治的局限性。
关键词:痞满;病名考证;中医病因和病机;辨证论治;中医历代典籍;历史;...
作者:张子理;张曼; 期刊:《新中医》 2001年10期
比较脾胃病在病因病机、证候特点、辨证论治等方面的南北地区差异。岭南地区的脾胃病中,脾胃湿热型最为常见,常兼胃阴不足,四季皆有。治以清热化湿,健脾和胃为主,兼顾滋养胃阴。用药一般轻化、芳香、甘平,多用花、叶类药物和岭南草药。而西北地区以寒邪客胃证和脾虚寒证最多,多在冬春季节发病。治以温中散寒、理气止痛。用药一般辛润温热,少用寒凉药物。
作者:高尚璞; 期刊:《新中医》 2001年10期
唐汉钧教授以辨证论治为指导思想,主张正本清源以治疗中医外科血瘀证。外伤染毒之蛇头疔,治以解毒化瘀并举;气滞血瘀之乳癖,则理气与散瘀兼顾;乳腺癌术后水肿,多以气虚为本、血瘀湿阻为标,治当补气化瘀;对于肝阳上亢、血随气逆之眼病,则治以潜阳降逆、化瘀导下。
关键词:活血祛瘀;中医外科疾病;血瘀;唐汉钧;...
作者:张晓丹;王磊; 期刊:《新中医》 2001年10期
介绍吴振国老中医治疗不孕症的经验。吴氏治疗不孕症,强调肾为生殖之本、受孕之源,滋肾填精为治疗之要法;重视多脏之间的联属关系,不孕之症宜考虑多脏受累,尤其应注重肾肝脾的调理;注意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对部分患者治疗若将传统的中医辨证与现代医学辨病有机结合,则针对性更强,疗效更显著。
关键词:不育;女(雌)性;辨证;辨病;中药疗法;吴振国...
作者:徐陆周;沙筠; 期刊:《新中医》 2001年10期
单兆伟教授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机关键为因虚致实,虚实夹杂,中虚气滞。临床上首重“平和”之法;而胃体阳用阴,亦需注重顾护胃阴;寒热错杂证宜苦辛通降;并重视调和肝胃,分清虚实、寒热、气血之异。
关键词:消化不良;中医病机;中药疗法;单兆伟;...
作者:刘小斌;李辉; 期刊:《新中医》 2001年10期
...
作者:邝卫红;刘南; 期刊:《新中医》 2001年10期
目的:观察消胀冲剂治疗胃痞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消胀冲剂(治疗组)治疗36例胃痞患者,并与吗丁啉组(对照组)进行疗效对照,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胃排空改善情况,并在停药后6月进行复查。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84.21%,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胃排空率分别为(83....
作者:肖旭腾;刘洪校; 期刊:《新中医》 2001年10期
目的:观察定风安神汤治疗儿童抽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例儿童抽动症患者用自拟定风安神汤治疗。结果:痊愈40例(86.96%),好转6例(13.04%)。结论:定风安神汤治疗儿童抽动症有确切的疗效。
关键词:儿童抽动症;定风安神汤;
参考文献:
[1]温胆汤加减治疗儿童抽动症[J]. 李润荣. 上海中...
作者:徐伯平;黄丽源;丘惠娟;高瑞珍;吴剑辉;刘宗潮; 期刊:《新中医》 2001年10期
目的:观察应用活血化瘀止痛中药外敷治疗局部组织化疗药物性炎症的疗效。方法:将72例因患恶性肿瘤而经化疗后局部组织出现药物性炎症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治疗;实验组36例,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制成流浸膏外涂于出现药物性炎症的局部组织皮肤处,对照组36例用喜疗妥外涂。结果:Ⅰ°、Ⅱ°、Ⅲ°患者疼痛完全消失所需时间,实验组分别为(0.79±0...
作者:郑晓辉;黄枫;周琦石;黄志河; 期刊:《新中医》 2001年10期
目的:探讨壮腰生髓口服液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将周围神经损伤患者82例随机分为2组,各41例,治疗组用以海马为主要成分的中药制剂壮腰生髓口服液治疗;对照组用西医常规非手术疗法,观察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12例,好转18例,总有效率73.17%;对照组治愈6例,好转10例,总有效率为39.02%,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
作者:耿梓轩;戚忠玺; 期刊:《新中医》 2001年10期
目的:观察通络软坚胶囊对肝炎肝硬变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以自拟方通络软坚胶囊治疗肝炎(TBil)、血清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ⅢP)、Ⅳ型胶原(Ⅳ-C)。结果:组疗组ALT、TBiL恢复正常或下降,Alb含量及A/G比值升高,HA、LN...
作者:李晓峰;林禾禧;黄伟贤;陈耀祖;江红;林求诚;吴水生;陈劲智; 期刊:《新中医》 2001年10期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1(APOA1)、B100(APOB100)水平及A1/B100比值与中医虚实辨证的关系。方法:将116例恶性肿瘤患者按中医临床辨证标准分为偏虚组、偏实组、虚实并重组,并设对照组100例,测定其APOA1、APOB100水平及比值。结果:①恶性肿瘤患者出现血清载脂白异常的比例大于对照组;恶性肿瘤患者AP...
作者:祁建生;杨春波;汪碧萍;吴作干; 期刊:《新中医》 2001年10期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红细胞膜Na+K+-ATPase活性变化相关因素。方法:测定68例慢性胃炎病人和32例正常人红细胞膜Na+K+-ATPase活力、红细胞ATP含量和血清多巴胺β-羟化酶(DBHase)活力。结果: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Na+K+-ATPase活力、ATP含量和DBHase活力均明显增加,脾胃气虚证患者3项指标与...
作者:魏丹霞;李莉; 期刊:《新中医》 2001年10期
目的:观察咳喘汤治疗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持续低流量吸氧、静滴抗生素、纠正内环境失衡的基础上,治疗1组内服咳喘汤;治疗2组内服咳喘汤,同期静滴氨茶碱、地塞米松;对照组静滴氨茶碱、地塞米松。结果:3组在治疗1周后总有效率分别为73.8%、90.9%、73.3%。结论:咳喘汤治疗本病能迅速改善症状,缩短病程,减少激素及...
作者:王会玲; 期刊:《新中医》 2001年10期
...
作者:马丽;徐进杰; 期刊:《新中医》 2001年10期
目的:观察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用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每天1剂,水煎服。结果:显效49例,有效49例,无效2例。结论:运用温阳利水、温通阳气的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本病,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心律失常;苓桂术甘汤;...
作者:李红卫; 期刊:《新中医》 2001年10期
目的:探讨西医常规治疗配合中药益肾汤对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54例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组)34例和西药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0例,观察治疗前后症状和尿蛋白、肾功能等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治疗...
作者:台家术; 期刊:《新中医》 2001年10期
...
作者:邹碧云;颜红红; 期刊:《新中医》 2001年10期
目的:观察活血熄风汤配合尼群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将104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40例,2组均服用尼群地平片,治疗组加服活血熄风汤配合辨证治疗。结果:治疗组在降压疗效、疗效症状以及降低血脂、全血粘度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能明显提高疗效。
关键词:高血压;中西...
作者:徐荣;李全庆; 期刊:《新中医》 2001年10期
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后前列腺炎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对照组21例。对照组单用西药阿奇霉素口服,治疗组服用对照组西药并加服中药。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经卡方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中西医结合有协同作用,中药对耐药病原体有作用。
关键词:前列腺炎;中西医结合疗法;尿...
作者:邢小阳;邢文宇; 期刊:《新中医》 2001年10期
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将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以常规西药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中药及针灸治疗。治疗前后观察各项指标,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在改善症状、减轻毒副反应以及提高总有效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关键词:更年期综合征;中西医结合疗法;...
作者:杜晓红;房思宁;李放娟; 期刊:《新中医》 2001年10期
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阴囊湿疹42例。其中急性湿疹7例,亚急性湿疹23例,慢性湿疹12例。外用日舒安洗液坐浴浸浴,局部外搽派瑞松霜,中药治以清热祛风,除湿杀虫为法。结果:42例中痊愈19例,显效15例,有效6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80.9%。
关键词:湿疹;中西医结合疗法;阴囊;...
作者:李俊雄;老昌辉;俞瑜;吴清和;张汉民;梁可云;阮仲立;唐奇志;唐志军; 期刊:《新中医》 2001年10期
目的:探讨自血混合丙种球蛋白穴注治疗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哮喘病人121例,随机分为自血混合丙球穴注组、自血穴注组、丙球穴注组、西药组等4组;治疗前后检测各组皮质醇、IgE、EOS(嗜酸粒细胞)。结果:自血混合丙球穴注组临床控制率、显效率均高于其他3组;皮质醇、IgE、EOS也显著的变化。结论:自血混合丙球穴注治疗哮喘是疗效较好的疗法...
作者:陈丽仪;郭元琦;凌楠; 期刊:《新中医》 2001年10期
采用高频电针神庭、印堂穴为主配合辨证取穴,治疗不寐36例,并与常规取穴(神门、内关穴)针灸治疗36例作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2%,对照组为83.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愈显率为83.3%,对照组为52.8%,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高频电针神庭、印堂穴为主...
作者:白鹤玲; 期刊:《新中医》 2001年10期
关键词:尿道疾病;中西医结合疗法;坤宁汤;绝经前期;...
作者:李秀荣; 期刊:《新中医》 2001年10期
采用针刺配合中药熄风安宁汤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12例。结果治愈6例,显效3例,有效2例,无效1例。认为本症多由精神刺激致肝风夹痰扰动,心神不宁而发病,针药合治共奏平肝熄风、理气化痰宁神之效,用治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作用较著。
关键词:多动秽语综合征;针药并用;儿童;...
作者:曲宝萍; 期刊:《新中医》 2001年10期
为观察刮痧、拔罐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效果,取背部大杼穴、肝俞、脾俞、肾俞、小肠俞进行刮痧、拔罐治疗本病27例。结果显著好转3例,好转1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1.5%。认为本疗法可通过刺激背部的经络、穴位及病变部位,使体表组织产生充血、瘀斑等变化,从而改善脊背的血液循环,濡养组织皮毛,起到治疗作用。
关键词:脊柱炎;强直性;刮搓...
作者:莫珊;邓丽莎; 期刊:《新中医》 2001年10期
目的:观察七味白术散加维丁胶性钙注射足三里穴治疗小儿脾虚型泄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2例符合脾虚型泄泻诊断的患儿,以七味白术散煎服,结合维丁胶性钙注射足三里穴治疗。结果:治愈32例,好转8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95.2%。结论:七味白术散加维丁胶性钙注射足三里穴有健脾止泻、固本培元之功,对小儿脾虚型泄泻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泄...
作者:胡东流;陈达灿;国维; 期刊:《新中医》 2001年10期
关键词:斑秃;针药并用;穴位疗法;物理疗法;...
作者:吕建勋;应瑞英; 期刊:《新中医》 2001年10期
关键词:感冒;柴芩防艽汤;...
作者:梁将宏; 期刊:《新中医》 2001年10期
关键词:睾丸疾病;鞘膜积液;完带汤;儿童;...
作者:欧阳春; 期刊:《新中医》 2001年10期
关键词:斑秃;针药并用;...
作者:王岩红;王学吉;王海燕; 期刊:《新中医》 2001年10期
关键词:疱疹;带状;板蓝根注射液;注射;病灶内;...
作者:吴新泉;付润波; 期刊:《新中医》 2001年10期
关键词:海洛因依赖;中毒;中西医结合疗法;急症;...
作者:张毅; 期刊:《新中医》 2001年10期
关键词:湿疹;四黄五倍子汤;熏洗;婴儿;儿童;...
作者:蒋希林; 期刊:《新中医》 2001年10期
关键词:血栓性静脉炎;中药疗法;土茯苓;投药和剂量;...
作者:陈基长; 期刊:《新中医》 2001年10期
关键词:筋膜炎;腰肌;活络效灵丹;刺血疗法;拔罐;...
作者:孙亚峰; 期刊:《新中医》 2001年10期
关键词:红斑性肢痛症;中西医结合疗法;...
作者:陈育忠;林少辉;张元豪; 期刊:《新中医》 2001年10期
关键词:肠梗阻;中西医结合疗法;...